巴马当地美食联盟

盐池郝家史:第十八章陈进宝的婚礼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摘要:1955年农历八月,陈进宝大婚。陈进宝是郝生富与妻子陈俊华(郝陈氏)的小儿子,其父郝生富去世的时候,陈进宝没有任何记忆。郝陈氏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终于熬到了天明——盐池县解放了!宁夏解放了!陈进宝也长大了,到了成亲的年纪。郝陈氏深知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对于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至关重要,她选定的杜氏,并非看中对方家里的羊群众多,而是看中这家女子的贤良,看中了杜家良好的家风。她坚信,她看中的这个女子一定能把后人教育得明德知礼,让让家族兴旺发达,让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谁能料到,在陈进宝的婚礼上,竟然出现了一个意外。

 

1949年9月,宁夏省解放了!消息传来的时候,郝陈氏并不觉得意外,但是她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挺胸抬头走出了院门,把正在院门外的郝进财叫了回来:“张宝!回来杀羊!”



郝进财有些意外,去年八月盐池解放以来,母亲已经是第三次杀羊了——花马池解放,杀过一回羊;盐池县人民政府成立,她杀过一回羊;这回宁夏解放,昨天去了红柳沟赶集得到的消息,今天就又要杀羊了。

陈进宝正在用芨芨草编织一个背篓,大部分已经成型,听到杀羊,心里一阵不平静。在相对贫困的盐池地区,羊是一户人家最为重要的财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陈进宝虽然只有十二岁,却对家庭的收支平衡有着天生的敏感,家里有多少只羊、哪几只要下羊羔、哪几只已经可以卖肉、卖肉的钱能换回多少羊羔……他心里比任何人都码算得清楚。他甚至用长达三年的时间来观察羊群,判断羊群在三年后的规模——尽管他从来不爱放羊,从来都是哥哥郝进财在放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自家羊群的理解和思考,结果自然不言而喻,甚至达到丝毫不差的地步。这让郝陈氏非常吃惊:这个娃娃的头脑是家族里面最出类拔萃的精明的。

他坚决地认为:母亲如此频繁地杀羊,并不是一种理智的管理家庭财产的方式。但是他也明白,如果不这样做,反而不是母亲的风格了。母亲对党的感情早在陈进宝小时候就奠定了。当年父亲郝生富从川里向保安县为红军和后来的八路军运送战略物资,给边区建设做出了贡献,后来郝陈氏为党保存物资,。一直以来,郝陈氏都与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都保持着联系,为党保守着秘密、传递着情报。所以,对于宁夏解放这样的大日子,怎能不杀羊庆祝呢!郝陈氏也说了:“好好吃一顿,以前的苦呀罪呀,就彻底抖落了!忘了!把这些彻底忘了,从今日起,一切从头开始!”



郝陈氏这一声铿锵有力,几乎穿透了整个圆峁,在附近挡羊或者锄地的人不免都把头转过来,寻找着声音的来源。贾二妮笑着喊:“郝娘!今天没时没节的,怎么想起吃好的?”郝陈氏答道:“今日个我气顺!让那些白狗子再来闹!”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眼神又转向了姬朝舟,姬朝舟如今在地里心慌意乱,早已经不晓得怎么种地了,对于郝陈氏的奚落,他根本没听见。当天晚上,姬朝舟收拾好了东西,逃之夭夭了。姬朝舟躲在了亲戚家多年之后,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抓住。

陈进宝注定是要送到李伏渠陈家顶门立户的,郝陈氏在陈进宝刚刚出生的时候就跟丈夫郝生富商量过了,这个孩子头上有两个旋儿,郝陈氏认为:两个旋的娃娃是灾星临凡,怕不好养活。郝生富也皱起了眉头:“那你说咋办?”郝陈氏此时表现出了比男人更加果断的决绝:“过继给李伏渠吧。那两个甚时候能娶媳妇生娃?李伏渠陈家那一门总不能断了吧?”

郝生富想了想也认可:李伏渠陈家两兄弟自从到李伏渠继承产业开始,也有好几代人了。到了郝陈氏这一辈有弟兄五人,老大早早夭折,陈家老二为人忠厚老实,最能受苦,各种农活都能干得风生水起,特别是培育牲灵,在十里八乡还没有人能出其右;陈三在姐姐郝陈氏家支应过一段时间,后来清乡团闹得太凶,加上他赌钱欠了赌债,在花马池一带待不下去,只好当兵吃粮去了;陈四过继给了甘肃环县一户人家,陈五过继给了罗庄科的乡绅饶奉宝,却也命运不济,很小就不在了。



郝生富有鉴于此,道:“先在咱家养着,等结了婚再过去李伏渠,要不然指望老三咋能娶上媳妇?娶不上媳妇,香火不还是续不上。”

所以宝张(陈进宝小名)早早就知道,自己将来是要过继给了李伏渠的舅舅家顶门立户的。他长着两个旋,从迷信的角度讲,两个旋儿并不能带来好运,甚至会给父母带来灾难。郝生富的英年早逝,更坚定了郝陈氏这样的思想,她认为,丈夫的死亡,与此关系甚大。但这样的孩子的重情孝顺确实谁都无法比拟的。陈进宝默默地接受了这样的决定,他当然知道,父母做的这个决定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了。郝陈氏实在不忍心早早把孩子送到李伏渠,还是把陈进宝留在了身边。

陈进宝看着沉默的大哥熟练地从羊群中抓出一只肥羊出来准备宰杀,母亲在院子里用羊皮缝制着毡子,心头又是一紧。这时候,张应贵就进了院门了:“郝娘,杀羊哩?”郝陈氏看见张应贵后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张应贵你有口福!”张应贵道:“郝娘,平庄的事情你还得再靠实一回!”郝陈氏道:“不用靠实,银钱我都攒着。等宝张交上十六,你就让张友仁看日子。”张应贵道一声:“好!”就转身欲走,却被郝陈氏一把抓住:“吃了羊肉再说!今儿可是好日子!把咱在西梁、西湾和圆峁受的委屈全都抖落一回!”



这天晚间,郝陈氏对陈进宝道:“等给你把事办了,你就过去吧。你舅那边也催了好几回了。”进宝这才问:“我三舅催哩?”郝陈氏道:“你三舅一天空里雾里的哪儿能寻着人,哪儿能顾上说这事?倒是你二舅打问得勤谨,你二舅稀欠你。为给你办事,你二舅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了。”陈进宝看了一眼在圆峁的这几孔窑洞,心情复杂。

郝陈氏继续道:“女方是平庄的杜家女子,跟你姐夫张应贵一个庄子的,你原先也认得。人比你大一岁,确实能干的好手。你舅那边着急用人哩。你过去把自己的日月过好,你俩舅你倒不用太操心。”

郝陈氏把所有的家底都码算了一遍,最后落实了六十个银洋,按照她的计划,要赶陈进宝结婚,郝陈氏要攒够一百个银洋,其中包括给杜家的“聘礼”——聘礼是五十四个响洋,加上结婚请人过事的钱。郝陈氏把家里的每一笔必然的收入和支出都在心里默默地计算过不知道多少遍,按照她的规划,这笔钱完全能攒够,而且绰绰有余。



郝陈氏把银洋装在羊皮筒里面,埋在院子一个角落里。每当有一笔收入,郝陈氏就趁着没人的时候,把银洋放在羊皮筒子里,这如同一个存钱罐,里面存储着郝陈氏对未来的期望。到了陈进宝谈婚论嫁的时候,郝陈氏将那羊皮筒子打开,原本码算得清清楚楚的一百个大洋,却只剩下九十四个,少了五个,郝陈氏满脸疑惑,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很懊恼地对众人道:“一个一个响洋攒起来的,绝对不会错。”众人也当然相信,以郝陈氏的精明,这账目是绝对不会错的。

平白无故地少了六个大洋,这就不免让众人感到蹊跷了。陈进宝皱着眉头道:“这附近的人家都是老住户,绝不会是附近的人下的手,怕是外逃的人。”话说到这里,众人纷纷恍然大悟,都称赞陈进宝分析得对,,再没有其他人会动这样的心思了。在当地,银钱在人们的心里的地位并不比羊的地位高,在这半农半牧的地区,羊群是一个家庭富足的重要标志,因为有了羊群,就相当于有了一切,而银钱是出门的时候才会携带的物品。

到了1955年的农历八月,荞麦花开得正盛的时候,陈进宝结婚的大日子就临近了陈进宝对于结婚这件事,陷入了一种充满期待而有坚决抵触的严重矛盾中。他当然希望能够结婚成人,但是结婚又意味着他必须离开郝家、离开圆峁,离开守寡多年含辛茹苦把他们几个儿女带大的母亲郝陈氏。这种极端矛盾的愁苦让他更加沉默寡言,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干活上:天不亮就出门,到天黑才回来。即便没有要紧的农活,他也一大早背个用芨芨草编制成的篓子出去,一边沿路捡拾羊粪。往往不到半天就背回来一趟。

但是,这样的忙碌反而让日子过得更快了。陈进宝大婚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外甥女观音(大名张月英)问他:“二舅,结婚是啥感觉?”陈进宝看着观音,有些羞涩地笑了笑:“想,又不想!”



观音是一个苦命的孩子,这是陈进宝二姐郝张氏(小名碎娃)和张应贵的两个遗孤,自从二姐去世之后,一大一小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就被郝陈氏带回了圆峁养育。因为二姑夫张应贵的母亲去世的早,其父续弦之后,张应贵受尽了后娘的苦,所以,为了两个娃娃不受委屈,张应贵从始至终都没再娶。但是一个男人照顾两个女娃娃诸多不便,只能给予她们生活上的关爱,成长方面就心有余而力不及了。于是,张应贵大女儿观音经常到圆峁的外婆家生活,从郝陈氏这里接受一些女儿家的教育。

郝陈氏对于两个外孙女的照顾与孙子并无区别,郝进才的大女儿已经出生,郝娘对几个孙子辈儿孙们一视同仁,让娃娃们充分感受到了自己对孩子们最伟大的母爱。

陈进宝对这两个外甥女儿也是宠爱有加,所以,彭姐和妹妹在圆峁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的童年,绝没有因为母亲的早逝而让亲情有丝毫的缺失。

结婚前10天,陈进宝让人送了一封信给平庄的杜家,这在风俗上叫作“通信”,信中的内容是告知女方已经约定好的聚亲时间、聚亲人所用属相和所避的属相及其他有关事宜,一并送去的还有两方肉、两瓶酒、一副大馍馍(1 0个)等礼物。随后,陈进宝带着酒去请上姑舅等其它亲友,等所有与结婚相关的例行礼仪都尽到了,陈进宝的内心更加难以平复。



到了结婚的日子,陈进宝难得穿了一件三八布缝制的“干部服”在圆峁的家里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客人,因为郝陈氏良好的人缘,附近西湾、西梁、林洼子的乡邻都来看热闹、帮忙。院子里的一张案子上面摆了一个巨大的升子,里面装满了黄米,案子上的香也备好了,就等着把新人接回来,在这里拜天地、敬皇天后土。

郝陈氏给接亲的人吃了早饭,大家就从圆峁出发了,众人牵着一匹枣红马,马头上拴着一长串的绕颈铜铃,铃铛上挂着火红的缕须,马头上还系着一个红色绸布挽成的大红花。张应贵和郝进财带着一队迎亲的人,浩浩荡荡地去了平庄了,他们要为陈进宝把平庄最能干、最手巧、最孝顺、最善良的杜家的女儿杜庭芳娶回圆峁。

郝陈氏深知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对于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至关重要,她选定的杜氏,并非看中对方家里的羊群众多,而是看中这家女子的贤良,看中了杜家良好的家风。她坚信,她看中的这个女子一定能把后人教育得明德知礼,让让家族兴旺发达,让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



按照风俗,男方要给女方带上酒肉,郝陈氏早就准备了最肥的一只羊,提前一天杀好,把一只完整的“羊棵喇(杀好的整羊)”带了去,还有一大块猪肉、两瓶好酒,一身用最好的布让最手巧的女人做成的衣裳——上马服一并带去了。这天的日子是张有仁给选定的,作为当时五区四乡最知名的阴阳先生,选择一个最好最喜庆的结婚日子,自然不在话下。

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平庄出发了,几里路的距离尽量慢走,一路上喜气洋洋,乐声悠扬,为的就是让附近的乡亲都凑一份喜气和热闹。当地知名的吹打手姬麻子撑头脸的吹打队伍吸引了众多乡亲出门。

姬麻子的吹打在当地堪称一绝,却有好赌的毛病。当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姬麻子,不要脸,歪脖树上把裤袋挽”。意思是姬麻子好赌,经常输得一干二净,只能把裤带拴在树股上,把头钻进去上吊了。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误以为姬麻子真的上吊了,事实上,姬麻子是病逝的。

姬麻子的唢呐极有穿透力,一曲《百鸟朝凤》把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从窑洞里吸引出来了,大家纷纷站在高处观看并目送着这支迎亲队伍,直到离开他们的视线。

将将中午,迎亲队伍到了平庄的村口,几声零星的雷子炮响起,村里人就都从窑洞里涌出来了,大家笑嘻嘻地拦挡着迎亲队伍,讨要着喜糖,分享陈进宝和杜庭芳结婚的快乐。



迎亲队伍经过好几轮的拦挡,终于在一户狭窄院落的人家停了下来,这就是杜庭芳娘家的院落。郝进财和张应贵在门口站定。姬麻子等人站在门口拼命地卖弄着本事,乐声响起,把热闹推向了高潮,又一串草炮响过,张应贵和郝进财才牵着枣红马进了院子。门口一张桌子上早已经摆上了“八大碗”的过路礼——两碗炖猪肉、两碗炖羊肉、两碗炖洋芋、两碗咸菜,专门招待来迎亲的人们。在盐池结婚讲究好事成双,任何东西都必须成双成对才吉利。郝进财带给新娘子的一对银镯子和银耳环,也有成双成对的意思。

杜庭芳刚刚穿好新娘的服饰,在两个全户本家且属相不犯冲的嫂子的搀扶下从窑洞里走出来,昨晚上几乎一晚没睡,杜庭芳把当地流行了多年的结婚风俗又实践了一遍。结婚前一天,杜庭芳的家里已经忙乎了整整一天,虽然家里光景一般,杜家父母把女儿的“添香”仪式过得热闹而厚重,邻人们纷纷说:“杜家能把个事过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谁说不是哩!庭芳这娃娃争得很!”



昨日间忙碌的疲惫尚未恢复,今天就又一次成为这次婚礼的主角,杜庭芳撅脸(用一根细绳将脸刮一遍,类似于现在的化妆)之后从窑洞内里出来,杜母接过送来的上马服给女儿换上。随后,郝进财把“离娘钱”交给了杜母,杜母和杜庭芳母女就再也忍不住了。杜庭芳对着父母磕头,等她再次起身,就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起来。

虽说是喜事,对于娘家人而言,毕竟是从小看到大的亲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这完全是值得伤心的事情,在当地,离娘痛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于是,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在场的亲友们无不触目落泪。

痛快地哭过一场,杜庭芳收拾起两个红箱子的嫁妆,就迈出窑洞的门槛骑上马了。一路上又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路上遇到石头、树木,都要贴上对联和红纸,以示喜庆,这个工作当然由张应贵和郝进财来完成了。

迎亲队伍在一路上越来越壮大,很多人见到新媳妇迎回来了,就自然而然地跟在迎亲的队伍后面,四里八乡的乡亲们越跟越多,直到这迎亲的队伍长达两三里路。一路延伸到了圆峁。



陈进宝此时早已经在院子里等候了。谁料,骑着枣红马的杜庭芳刚刚进门,就突然发生了意外,一个雷子炮猛然一声巨响,让枣红马受了惊吓,一声长嘶就顺着院子拼命地奔跑起来,众人纷纷躲进窑洞。只有几个胆大的汉子在院子里来回奔跑,企图控制受惊的枣红马,然而谁都追不上,眼看在马背上的杜庭芳就要发生危险,众人都很担心,陈进宝待在院子里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几个汉子加拼命地在狭窄的院子里追逐枣红马,却往往徒劳无功。

杜庭芳此时也已经度过了惊吓,此时已经冷静下来,她更不担心,双腿紧紧箍住马腹,两手一使劲,牢牢拉着缰绳,枣红马的速度就降下来了,随后她又一次把缰绳收紧,受惊的枣红马被逼在了墙角处,张应贵和郝进财拼命地把枣红马挤在墙角处,枣红马折腾了一阵,实在无法动弹,这才终于恢复了平静,一场风波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解决了。众人都捏了一把汗,却也都纷纷向杜庭芳伸出了大拇指:“这女子,胆大心细!够争!”

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改观,杜庭芳依然继续着在娘家的状态——隐忍、善待相邻、勤劳能干。

陈进宝成家之后,二舅也不用在姐姐家主事了,于是就搬回了李伏渠,郝进财一家搬进去二舅搬走之后留下的窑洞。此时,陈进宝准备搬到李伏渠的时候,正赶上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村庄被合并成新的村庄,为了农业合作社耕作方便,很多村民不得不搬离原来的窑洞。陈进宝熟悉的李伏渠没能接纳他们成为新的居民,而相对陌生的下掌村成为了陈进宝和杜庭芳这一对新人的新家。陈进宝正式成为舅舅陈三的养子,为李伏渠的陈家顶门立户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