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当地美食联盟

每日学一方【清燥救肺汤】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9g,石膏(煅)8g,甘草、胡麻仁(炒,研)、真阿胶、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各3g,麦门冬(去心)4g,人参、杏仁(泡,去皮尖,炒黄)各2g。


[用法]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现代用法:水煎,频频热服。


[功用]

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

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义]

本方所治乃温燥伤肺之重证。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甚则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均为温燥伤肺佐证。治当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兼顾,忌用辛香、苦寒之品,以免更加伤阴耗气。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邪外出,为君药。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干宜润,故臣以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石膏虽沉寒,但用量轻于桑叶,则不碍君药之轻宣;麦冬虽滋润,但用量不及桑叶之半,自不妨君药之外散。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是为清宣润肺的常用组合。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兼能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配伍特点]

全方宣、清、润、降四法并用,气阴双补,且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润不腻膈。


[运用]

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重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痰多,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经验]

例:周××,女,50 岁。1978 年10 月9 日初诊。

干咳,入夜尤甚,咳时无痰,胸中闷胀。唇舌及咽喉灼干,声音略带嘶哑,心烦,食欲减退,无苔,脉数无力。


辩证为燥热伤津,心火刑金。

治以:清火生津润肺。方选清燥救肺汤,加知母、贝母。

组方:霜桑叶10克、生石膏10克、党参10克、生草5克、胡麻仁(捣细)8克、阿胶10克、麦冬15克、 杏仁10克、批把叶6克、贝母10克、知母10克。


一诊:服药三剂后,咳嗽减轻,胸闷、心烦、声哑等症虽也相继减轻,但未全除。咽喉仍有干燥之感,脉数亦无力。应以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为主,兼用止咳宁嗽之品。

组方:沙参15克、霜桑叶10克、生扁豆12克、玉竹12克、天花粉12克、净杷叶6克、贝母10克。

服上方药三剂后,食欲增加,脉象缓和,咽喉干燥、口渴、胸闷、心烦、嘶哑等症全部消除而痊愈。

 


例:王某,男,78岁,退休工人。

患者素体消瘦,有支气管扩张病史。此次感冒后久嗽不愈就诊,患者就诊前曾服用麻杏石甘汤加化痰药,效果不明显。就诊时仍咳嗽。咯粘痰,痰中带血丝,痰量多,用手扪其舌,见其痰粘、多泡沫,胸口憋闷,苔白厚,脉细。

痰粘、多泡沫,此为燥痰之特征。


诊断:为燥热咳嗽。

组方:冬桑叶15克,石膏20克,甘草6克,人参3克,胡麻仁10克,阿胶6克,麦冬15克,杏仁6克,枇杷叶8克,熟地15克。

因患者年老体瘦,加大麦冬用量益胃生津,熟地滋阴补肾。

复诊:服上方7剂后,痰量减少,痰中血丝亦消失,胸口憋闷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续进7剂,诸症若失。


本病因肺素有旧疾,日久耗伤肺阴,又感受外邪,肺失宣降,因肺阴不足,遂致肺燥热咳嗽。咳吐白沫不爽,质轻而粘,为“ 肺热叶焦,因而成痿” 之肺痿,较之干咳无痰,更为燥热。在以往的教材中凡属燥热咳嗽者,咳嗽少痰或无痰为其主要症状之一。但在临床中肺燥咳嗽亦可有痰,且痰量可很多,医者往往认为泡沫痰为水饮所致。二者虽均为泡沫痰,痰量均可很多,但肺燥热咳吐白沫具有以下特征:不形成痰块,胶粘难咯,同时伴有口燥咽干,白沫之泡,小如粟粒,质轻如絮,与水泡痰属寒饮者不同。水饮之泡沫痰因寒而生,乃水饮所成,故易咳出,落地成水。因此,燥热白沫与痰饮泡沫,性质迥异,一燥一湿,有如水之与火,冰之与炭,不可混淆。


治疗燥热咳嗽,基本采用以清燥救肺汤为主,方中桑叶宣肺透邪,桑叶是治疗肺部感染良药,透肺经热邪养肺阴且不敛邪;生石膏辛寒,清热泄火、除烦止渴,与桑叶相伍,清宣肺热,以去耗津之热;枇杷叶、杏仁苦润质降,润肺降气;麦冬、阿胶、火麻仁润肺生津:人参、甘草益气生津。患者年老体衰,又有宿疾,阴血亏损,脾肾亏损者,辨证使用熟地补血生精,滋阴养肝,扶助正气。凡遇外感热病为主的杂病,有咳喘吐白 沫不爽和口燥者,以本方治疗一般都有艮好疗效。



例:李某,男,92岁,退休干部。

因患小叶性肺炎,住西医医院经大量的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出院要求中医治疗。患者咳嗽不明显,咯痰,痰粘难出,痰量不多,舌绛,脉细无力,查体温38℃。


西医诊断:小叶性肺炎。

中医诊断:咳嗽( 肺热伤阴) 。给予清燥救肺汤。

组方:冬桑叶15克,石膏20克,甘草6克,人参3克,火麻仁10克,阿胶6克,麦冬10克,杏仁6克,枇杷叶8克。

患者服上药7剂后,痰量稍多,易咳出,余疰减,原方续进7剂,基本痊愈。



例:张某,男,80岁。

患者咯痰,痰白粘量多,难咯出,喉中可闻及痰声,便秘,六七日不大便无所苦,舌红,苔白而干,脉细。此为肺热阴伤肠闭,治于清肺养阴化痰,润肠通便。


清燥救肺汤加味:冬桑叶15克,石膏20克,甘草6克,人参3克,火麻仁10克,阿胶6克,麦冬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8克,瓜蒌15克,患者服上药3剂后,大便得通,痰量减少,继服上方冬桑叶15克,石膏15克,甘草6克,人参3克,火麻仁10克,阿胶6克,麦冬10克,杏仁10 克,枇杷叶8克,瓜蒌15克

7剂后,基本痊愈。


本例为肺热阴伤,液亏肠闭,肺与大肠同病的证候。肺热阴伤,肺气输布失职,津液停聚而多痰。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不布津,大肠失于濡润,传导失常,则为便秘,但无腹痛拒按,非阳明腑实证。故不可苦寒攻下,遂给予清燥救肺汤清热宣肺,肺之宣肃之能得复,津液输布正常,则痰量减;肠燥得润,则便通;同时加大杏仁用量,降肺化痰、润肠通便;加瓜蒌,其味甘性寒,既能清肺化痰,又能润肠通便,可谓一箭双雕。若见气喘盛者,则加生龙骨,以收敛心气。


往期精彩回顾

每日学一方【犀角地黄汤】

每日学一方【导赤散】

每日学一方【蒿芩清胆汤】

每日学一经方【济川煎】

每日学一方【败毒散】

每日学一方【桃红四物汤】

每日学一方【生脉饮】

每日学一经方【麦门冬汤】

每日学一方【黄连温胆汤】

每日学一方【续命汤】

每日学一方【温经汤】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以下公众号

小编更有激情为整理文章?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