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当地美食联盟

神奇龙江,用美丽拯救贫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茶陵县秩堂镇龙江村,宛如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墨画:蜿蜒的公路在山间徘徊,明媚的阳光洒在盖着新瓦的民居上,成片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起浪,前来踏青的游客纷纷拿起手机自拍。


“再过不久,我的农家乐就开张啦!”美丽像长了翅膀,飞进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甫元家,他把自家的老房子重新粉刷,“将来接待游客,让旅游经济改变生活”。


刘甫元的憧憬,离现实不远。近年来,驻龙江村帮扶工作队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把风景变成“钱景”,让小山村散发魅力。


最美旅游资源在深山

龙江村距茶陵县城45公里,由原沂江村和原黄草村合并而来,是个省级贫困村。村里山多田少,一条小河缓缓流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312人,占总人口的20%。


因为缺乏增收门路,以前村民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过上好日子成了奢望。但在2016年,这里因为旅游产业的兴起,悄然发生着变化。


 2016年4月,帮扶工作队进村后,立即开展入户调查、走访摸底。村民无意中提到,村里黄草片区南部有一条龙江峡,源头深处有瀑布飞流,风景优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驻村帮扶工作队认为,要解决贫困村脱贫问题,靠农业太慢、靠搬迁太难、靠兜底太多,反复调研、充分论证,他们把目光锁定在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和健康养老的山水上。


 多次进山考察,工作队发现龙江峡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是县域内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趁热打铁,工作队向茶陵县委县政府打报告,建议开发龙江峡旅游项目。很快,县里就派人来调研,龙江峡旅游项目不久即被列入茶陵县全域旅游战略重点开发项目。


去年,茶陵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将秩堂镇龙江村、虎踞镇水源村等5个村列入全县旅游扶贫示范村。



以龙江峡旅游为抓手,工作队筹集200余万元,打通拓宽景区堤道,开辟长约5公里景区游道,完善石阶、竹排、栈道、索梯等基础设施,沿峡谷两岸,开发出“越龙桥”“连升三级”“神龟望月”“蛟龙腾飞”“神仙下棋”“对歌崖”“蝴蝶谷”“一夫关”“龙岩栈道”等自然景观。


“这里平均海拔400米,气候湿润,森林覆盖面积大,自然景观奇特,堪称最美的自驾游目的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岳辉自豪地说。有游客来此一窥究竟,也发出感叹:“藏在深闺人未识,一朝撩开美若仙。”


“今后,我们将结合政策,围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将旅游与扶贫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刘岳辉表示。


好日子连着旅游产业

“每年一开春,游客就开始多起来,一直要忙到10月底。”4月3日上午,在村里一家农家乐的厨房里,刘国财正准备着当天炒菜的食材佐料。


刘国财今年44岁,原是村里贫困户,也是村里大龄“剩男”。2016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通过幸福安居工程住进了新房。因为新房挨着景区,他把自家房屋装修一下,办起农家乐。“淡季外出打工,旺季回村开农家乐。虽然累,但挣得多啊!”刘国财喜滋滋地说。


如今,龙江旅游风生水起,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带动当地发展了8家农家乐,新建了农家土特产一条街,越来越多的人围绕龙江峡寻觅商机。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河边的龙江山庄,这里庭院怡景,流水曲径,树木葱茏,泳池、烧烤一应俱全。谁曾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


2016年,本村人刘社政从部队转业回乡,没有依靠政府安排工作,而是选择自主择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投资200多万元建起村里有史以来第一幢山庄别墅,接纳外来游客。


今年,刘社政在规划改造“龙江山庄”星级服务基础上,又计划投资兴建“休闲木屋”、“蒙古包”和一系列旅游配套设施,让村民们参与管理共同受益。


农家乐经营者赚得欢快,而更多的村民通过农家乐这个窗口和平台,带动当地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或许是个意外之喜。


刘国财的二哥刘国良,今年47岁,20年来被痛风性关节炎病痛折磨,靠打针吃药维持,无法外出打工赚钱,家庭陷入贫困。


龙江村山水秀丽,蜜源丰富。2016年,在工作队帮助下,刘国良拜师学习养殖蜜蜂。如今,他在附近山上放了120箱中华蜂,去年收入达到八九万元,建起一栋漂亮的两层小楼。


“刘老板,装12斤蜂蜜,我要给在深圳的儿子寄过去。”附近毗塘村的谭国华来找刘国良买蜜。刘国良的蜂蜜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十里八乡都来买。


工作队因势利导,筹资20万元,帮助成立“生态中蜂养殖合作社”,安排30户贫困户参与,每户一年能分红2000元。


除蜂蜜外,松香腊肉、土鸡蛋、干竹笋、鲜蕨菜等山货,也成了城里人眼中的“香饽饽”。


刘岳辉队绍,过去村里太穷,80%青壮年靠外出打工挣钱。景区开发后,50%以上的青壮年已经或打算回乡搞旅游,外来的媳妇们十分乐意在这里扎下根来。


景点有了,游客来了。乡村旅游业不仅带动农家乐兴起,而且带动村民发展立体种养、绿色农业,还方便了部分村民就近就业。当地的白茶、黑山羊、香猪、脐橙等农产品旺销,带动了农民增收。


培育一个好产业就是群众永久的钱袋子。工作队把最优质的资源做成旅游项目,培育成稳定增收的旅游产业,并让贫困户嵌入旅游产业链,引导农民转商户、庭院转驿站、贫户转股东、山货转商品,直接和间接带动一大批贫困户脱贫。


一座崛起的美丽乡村

进村的路往山上延伸,放眼望去,满是绿油油的茶园,茶香弥漫在空气中。伴着欢声笑语,处处可见茶农抢摘明前茶的身影。



2011年,村民刘雪文回乡创业发展白茶产业。经过几年努力,茶园基地面积已达500亩,年产量达6吨,产值超过150万元。“雩江香”白茶打响了名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茶叶基地共辐射带动130余户480余人参与种茶,与46个贫困农户签订帮扶协议。近三年,累计给农民发放工资100万元,人均年收益达6500元,一部分农户更是将自家野生茶园入股合作社,自己当上了老板。


变自然资源为优质资产,正是龙江村走活以旅带农、兴旅富民、脱贫攻坚“一盘棋”的另一得力举措。


近年来,茶陵打造东部旅游环线项目,龙江村岩子龙瀑布也成为这串“项链上的珍珠”。环线串起了严塘镇爱里村的湖里湿地、沙溪村的灵岩风貌、湾里村的苏维埃政府遗址,尤最村的万樟园林生态园,秩堂镇东坑村的道教圣地皇雩仙、毗塘村的列宁学校、石龙村的三大学士故里碑,以及高陇镇石床村的谭延闿故里、光泉村的岳飞光泉石刻。


龙江村入围全县旅游“重点班”,工作队更有了底气,先后筹资200余万元,拓宽硬化村道,安装太阳能路灯,自来水安装入户,建设小水利,拆除空心房,新建乡村大舞台,完善村卫生室。各项基础设施得到质的改善,环境面貌整治一新,公共服务能力全面跃升。


刘岳辉队长说,当地的地方戏、客家火龙、狮灯、祖庵家菜、秩堂什锦茶、水酒、酱品等传统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以后将着力打造“龙脉文化”品牌,深度挖掘与龙江峡、龙江村、龙口潭、龙岩水有关的龙文化。


尤为可喜的是,龙江村已被茶陵县列入全县党建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村的建设榜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旅游扶贫,龙江神奇的山水正在实现绿色崛起!



株洲日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