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当地美食联盟

养猪究竟需要什么诀窍呢,二十年的养猪经验来告诉你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目前养猪的农户越来越多了,但是了解养猪技术大全的就少,养猪技术是需要学习的,20年前在山上养了三百只猪,由于没有掌握养猪技术,也不知道管理的知识,三个月之后,只剩下几十只猪,大部分都是病死的,几万的投入资金就这样打水漂了,但是我却不服输,之后又东山再起,我不但认真看了养猪技术大全,也看了相关养殖书籍,才逐渐了解养猪技术。20多年来我也掌握了不少养猪技巧。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们选种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的选择,最终形成了许多特色的地方猪种。又根据其各种特点,将其分为六大类型——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

(1)华北型。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此类猪种体质健壮,骨骼发达,四肢粗壮,背腰狭长,腹不太下垂,肌肉发达。头较平直,嘴筒长,耳大下垂,毛粗密,多为黑色。母猪性成熟早,繁殖性能强,窝产10头~12头,乳8对左右。耐寒、耐粗饲料,但增重较慢,板油多,屠宰率较低,一般60%~70%。

(2)华南型。分布于南岭和珠江以南地区。表现为“矮、短、宽、圆、肥”的外部特征,腹大下垂。耐热,早熟易肥,皮薄肉嫩,属脂肪型猪种,屠宰率75%。典型猪种有蓝塘猪、陆川猪、香猪、五指山猪、粤东黑猪、槐猪和滇南小耳猪等。

(3)华中型。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体型与华南型相似,但体型较大,生产性能介于华南型与华北型之间。母猪产仔数10头~12头,乳6对~7对。生长较快,经济成熟较早,肉质细嫩,屠宰率70%左右。典型猪种有浙江金华猪、大花白猪、宁乡猪、皖浙花猪、武夷黑猪、莆田猪和大围子猪等。

(4)江海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地处华北型和华中型中间狭长的过渡地带。主要由华北型与华中型杂交选育而成,外形和生产性能因类别不同而差异较大。共同特点为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头中等大,耳大下垂。性成熟早,繁殖率高。母猪平均窝产13头以上,乳8对以上,经济成熟早,增重快,屠宰率在70%左右。典型猪种有太湖流域的太湖猪、姜曲猪,安徽的圩猪、虹桥猪等。

(5)西南型。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头大,腿粗短,毛以全黑或“六白”为主,也有黑白花和红毛猪。繁殖率中等,窝产仔数8头~10头,乳5对~6对。肥育能力强,屠宰率65%~79%,多属肉脂兼用型。典型猪种有荣昌猪、、成华猪、乌金猪和雅南猪等。

(6)高原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体型小,似野猪,头狭长呈锥形,腹小而紧收,臀倾斜。毛为全黑或黑白花。繁殖率低,乳5对居多,窝产仔5头~6头,哺育率不高。成年体重小,属晚熟品种。肉味醇香,但屠宰率较低,仅65%左右。典型猪种有青藏高原的藏猪和合作猪。

那么怎么才能养出又肥又壮的肉猪呢,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吧:

猪仔出生后,根据其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一般将其划分为哺乳期、保育期、生长肥育期几个阶段,各阶段会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

(1)哺乳阶段。仔猪出生至断乳阶段,一般为3周~5周。哺乳期仔猪由于抵抗力和适应力较低,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导致生病,如果再饲养管理不当,会导致死亡。因此,加强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乳猪成活率和养猪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

(2)保育阶段。仔猪断奶至保育结束这一阶段,一般是5周。仔猪断奶后失去与母猪共同生活的环境,加上饲料类型和环境发生改变,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刺激,这一阶段猪仔很容易掉膘,且体质虚弱,发病率增加,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断乳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同样十分关键。

(3)生长肥育阶段。仔猪保育结束进入生长舍饲养,直至出栏这一阶段,一般为饲养7周左右(约70日龄~180日龄)。此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的,也是养猪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时期。应加强营养供给,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搞好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工作,以保证肥猪的生长发育良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临走点下方拇指分享到朋友圈”,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