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当地美食联盟

产业扶贫初见效 立足实际奔小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村之本、致富之源。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给钱给物只能暂时救急解渴,兴办产业才能开流活源。东川区纪委、昆明市土地矿产储备中心等帮扶单位致力于抓住产业扶贫为契机,打开扶贫思路,变“输血”为“造血”,立足田坝村实际情况,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脱贫。

2016年东川区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产业扶贫专题调研会议多次对田坝村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东川区各大局、汤丹镇党政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与田坝村村三委成员多次组织现场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到田坝村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了田坝村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扶贫思路,通过科学可行性考证及权威专家的调研,最终形成实施方案,上报相关部门审批后,在汤丹镇田坝村新村小组马鞍山修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

一、创新模式,扩大规模。

养殖场由村党支部和村三委牵头成立“田坝村农业合作”,采取“党支部+农业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营运方式,为有效破解贫困群众脱贫增收难的瓶颈,立足贫困户增收脱贫,积极地探索集中贫困户,以大户带动,建设生猪养殖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把党支部、贫困户、公司和合作社联结起来,通过大户带动、合作互补实现共建、共享、多方共赢,实现全村263户贫困户全覆盖,抓住国家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建设的机遇,带领大家实现增收脱贫。

养殖场分为生活办公区、养猪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占地15亩,总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以自繁自养为主,以规模化、节约化、标准化进行生猪养殖。生活区配备员工宿舍、澡堂、食堂、休闲活动室。生产区建设两幢配料仓库;三幢限位栏,安装妊娠母猪限位栏308个;两幢产房,共有产床92张;两幢保育厂房,可容纳2000头保育猪;两幢育肥厂房可饲养600头育肥商品猪,可保障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整个厂房采用自动供料系统,节省人工,上下台结构建筑利用水泡粪使用高强度PE管猪粪直排沼气池,产生清洁能源,供养殖场循环利用,沼液可抽出作为种植有机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成效,初见成果。

养殖场总投入达到800余万元,整个养殖场已经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模化运营。养殖场现有母猪106头,种猪2头,肥猪314头,巴马香猪18头。2017年12月,第一批肥猪出栏15头,每头150公斤左右,按照市场价计算实际销售额3.4余万元;2018年1月,第二批肥猪出栏28头,每头140公斤左右,按照市场价计算实际销售额6万余元;两次销售额达9.4余万元。今年2月至4月初预计出栏250余头肥猪,预计销售额能达到60余万元。

至今为止,106头母猪已全部完成配种,预计2018年4月将产小猪在1000头左右,形成第一批小猪效益。18头巴马香猪也将在2018年6月份左右进行配种,在发展常规性肥猪养殖的同时,也致力于探索特色品种的发展,这也将成为养殖场以后发展的趋势。

三、持续发展,拓宽思路。

(一)完善养殖场基础建设,在养殖场运行稳定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循环产业,建设酒厂,探索可行性种植业等,形成循环发展经济,开发新思路,确保整个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生猪质量,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及规定,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养殖,树立品牌效益,注重特色养殖,创新特色发展,提高知名度。

(三)拓宽销售渠道,打开销售市场,快速适应电子商务O2O模式,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建立养殖场线上销售平台,拓宽销路。积极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场创造合作机会,确保养殖场销路稳定。

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是根本。田坝村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发展,为田坝村按预期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田坝村整村走上致富道路提供动力。田坝村养殖项目受到各方的关注,也是田坝村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养殖场逐渐开始产生效益,使贫困户对产业扶贫充满信心,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更体现了区委政府,镇党委政府及挂钩帮扶单位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田坝村一定会走上小康的康庄大道。(汤丹镇田坝村)

如何关注

①复制“滇铜京运第一镇汤丹”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滇铜京运第一镇汤丹”,即可找到。

③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立即关注我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